切換

每個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,所以需要時常切換身份。


本子的切換

看到了本子的影片,他分享了自己在上班和創作影片中呈現的平衡和抉擇。

工作就像地球,相對平穩安全;創作就像其它星球,有著完全新穎的環境讓人探險。地球雖然安定,但是已經被開發完全沒什麼特點,也就是無聊;其它星球雖然令人嚮往,但他就是一個沒什麼發展的一個化外之地,充滿著風險。

對一部分人來說,地球的引力是束縛,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,地球的引力是保護。

而前面的那群人總是讓自己在各個星球之間被引力吸來吸去,因為如果在一個星球待久了,又會覺得自己顯得平庸。


劉墉的切換

說到切換,就想到之前讀到的一篇劉墉的文章。

他有一個信奉奇怪宗教的朋友,一直說某一天他會得道升天,所以把自己的財產之類的後事都安排妥當。那一天過去了,劉墉遇到他問說他怎麼還在世上,不過他看起來挺開心,因為他把一直都沒有機會安排過的事都安排好了。

接著劉墉就提到自己的經驗。他常常需要在台灣和美國之間飛來飛去,而一待就是三個月以上,所以他都會先把事情處理好,再轉換地點。


我的切換

我看完影片很有共鳴,因為我也是一直在學生和音樂的興趣之間切換著。現在以我來說,我需要做的就是學業和音樂的切換,而說實話做的不太好(學業成績非常地優秀)。

目前的想法是減少切換的頻率,在地球和月球的之間的通勤往往是最耗時間的。不只是在火箭上的時間,到了航空站也需要等待班次,而且有時候去到航空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
另外切換的重點就是要斷乾淨,就像劉墉一樣,認知到自己一定會在某顆星球待上一段時間,也就是會在另一顆星球上消失一陣子。